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唐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唐山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评选办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11 12:55:05  浏览:8326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唐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唐山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评选办法》的通知

河北省唐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唐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唐山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评选办法》的通知


唐政办〔2011〕5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理区、工业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市直有关单位:

《唐山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评选办法》已经市政府第四十九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〇一一年三月十五日

唐山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评选办法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增强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提高青少年科学文化素质,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唐山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以下简称市长奖)是由市政府设立的全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的最高荣誉奖。
评选原则、范围和条件

第三条 唐山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的评选,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遵循崇尚科学、鼓励创新、激励创造的原则。
第四条 唐山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评选范围为全市在校中小学生(包括中等专业学校、职业中学、技工学校学生),以及在科技创新方面有杰出表现的18周岁以下社会青少年。
第五条 唐山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的参评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参评者要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有远大理想和优良道德品质;身心健康,成绩优秀,热爱科学,对科学探索具有浓厚兴趣,踊跃参加科技实践活动,有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获得以下奖项之一者:
1、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等8部委主办的“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及以上奖项,或“全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及以上奖项的个人或项目小组的主要成员。
2、获得国家教育部、中国科协主办的“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三等奖及以上奖项的个人或项目小组的主要成员。
3、被授予国内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权并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的个人或项目小组的主要成员。
4、在其他国际性、全国性或全省性的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中获奖,经三名科技专家推荐,经唐山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评选机构认定可以参评的个人或项目小组的主要成员。
(三)参评奖项的获奖时间为上一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

评选工作的组织

第六条 成立唐山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奖励委员会,负责组织和统筹协调全市的评选活动。奖励委员会主任委员由市科协主席担任,副主任委员由市科协、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团市委分管领导担任。奖励委员会成员由市科协、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团市委有关部(处)室的负责人组成。奖励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市科协,负责评选活动的日常工作。
第七条 组建唐山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评审委员会,在奖励委员会领导下,负责评审工作。奖励委员会由一名副主任兼任评审委员会主任。评审委员会由熟悉此项工作的专家和工作人员组成。
第八条 唐山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评选推荐工作由各县(市)区科协会同教育局、科技局、团委等部门组织;唐山市直属中等专业学校、职业中学、技工学校、中小学校以学校为单位组织推荐。
第九条 奖励委员会办公室对推荐人选材料进行审查,对符合推荐程序和条件的推荐人选确定为候选人,报经奖励委员会同意后,送交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
第十条 评审委员会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对候选人进行评审,按得票数的高低顺序,确定获奖人选。奖励委员会对获奖人选复核后,报市政府主管市长进行审批。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后,在市新闻媒体进行公示,如无异议,确定本年度的获奖者名单。
第十一条 唐山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的评选工作接受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第十二条 凡在评选过程中发现有弄虚作假行为的,一经查实即终止其继续参评资格;骗取荣誉的,取销所获荣誉,追回奖金,并予以通报批评。

奖项和表彰奖励

第十三条 唐山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每年度评选表彰一次。每届设市长奖6人,其中高中组(含中等专业学校、职业中学、技工学校)3人,初中组2人,小学组1人。设提名奖4人,其中高中组(含中等专业学校、职业中学、技工学校)2人,初中组1人,小学组1人。市长奖和提名奖均包括适龄社会青少年。条件不足、没有合适人选可出现空缺。
第十四条 市政府对获奖者进行表彰和奖励,市长奖获得者每人颁发由市长签名的荣誉证书和奖金1万元,提名奖获得者每人颁发由市长签名的荣誉证书和奖金5000元。
第十五条 唐山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及提名奖获得者的辅导教师(每届不超过10人),由市政府授予优秀科技辅导教师称号,并且每人颁发由市长签名的荣誉证书和奖金2000元。

附 则

第十六条 唐山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评选工作经费和奖励经费列入市财政预算。
第十七条 唐山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评选办法自市政府发文之日起开始执行。此前公布的办法与此不一致的,以此办法为准。
第十八条 《唐山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评选工作细则》由奖励委员会另行制定。
第十九条 本评选办法由奖励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软件公司可享受的优惠政策

国务院 于2000年7月颁布了《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第一条指出:“ 通过政策引导,鼓励资金、人才等资源投向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进一步促进我国信息产业快速发展,力争到2010年使我国软件产业研究开发和生产能力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该文件成为我国软件业发展纲领性文件,其后陆续有根据该文件制订的其他有关软件的政策,各地方也根据该文件制订了相应的配套文件。该文件从投融资政策、税收政策、产业技术政策、出口政策、收入分配政策、人才吸引与培养政策、采购政策、软件企业认定制度、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对提出了对软件产业鼓励的具体措施。从目前来看,我国的软件公司可以享受以下的优惠政策:

一 软件产品登记后享受的优惠政策
《软件产品管理办法》第七条规定:“软件产品实行登记和备案制度。未经软件产品登记和备案或被撤销登记的软件产品,不得在我国境内经营或者销售。符合本办法规定并经登记和备案的国产软件产品,均可享受《产业政策》所规定的有关鼓励政策。”

根据该条规定,在我国软件产品实行的强制登记制度,对软件公司来说这并不痛苦,因为登记以后带来的是政策的优惠。

1、税收的优惠
软件产品经登记生效后,自2000年6月24日起至2010年底以前,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其自行开发生产的软件产品,按17%的法定税率征收增值税后,对其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实行即征即退政策。所退税款由企业用于研究开发软件产品和扩大再生产,不作为企业所得税应税收入,不予征收企业所得税。

2、政策的优惠
符合《软件产品管理办法》规定并经登记和备案的国产软件产品,均可享受《产业政策》所规定的有关鼓励政策。这个政策各地不一样,但是软件业作为倍受鼓励的行业,享受到的政策优惠是非常实在的。

二 软件企业认证后享受的优惠政策
1、税收优惠
《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专门有一章规定。其第三章五个条款全部讲的是对软件企业的“税收政策”可以归纳为:
(1) 2010年前按17%的法定税率征收增值税,对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即征即退,由企业用于研究开发软件产品和扩大再生产;
(2) 自获利年度起,享受企业所得税“两免三减半”的优惠政策;
(3) 软件企业人员薪酬和培训费用可按实际发生额在企业所得税税前列支;
(4) 对软件企业进口所需的自用设备,以及按照合同随设备进口的技术(含软件)及配套件、备件,可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5) 对国家规划布局内的重点软件企业,当年未享受免税优惠的减按1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2、其他优惠
《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详细规定可很多项优惠政策,具体有:
(1) 投融资方面:国家从科技发展资金中拿出一部分,用于支持基础软件开发,对于软件企业上市给以优先政策;
(2) 出口政策方面:软件出口,享受优惠利率的信贷支持,如果达到一定规模,可享受软件自营出口权;
(3) 采购政策方面:国家投资的重大工程和重点应用系统,应优先由国内企业承担,在同等性能价格比条件下应优先采用国产软件系统;

3、重点软件企业
 (1)重点软件企业享受的优惠
《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第七条规定:“对国家规划布局内的重点软件企业,当年未享受免税优惠政策的减按1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2)重点软件企业的认定条件
《国家规划布局内的重点软件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第二条规定:“国家规划布局内的重点软件企业是指业经软件企业认定机构认定,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软件企业:
  (一)软件年营业收入超过1亿元人民币。
  (二)年出口额超过50万美元,且软件出口额占本企业年营业收入50%以上;或软件出口额占到本企业年营业收入70%以上。
  (三)根据国家软件产业发展规划要求,符合国家软件产业投资指南,在某些软件重要领域销售收入列前五位。”

三 申请高新技术企业享受的优惠
1、高新技术产品范围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和办法》第四条规定,高新技术范围如下:1、电子与信息技术;2、生物工程和新医药技术,3、新材料及应用技术,4、先进制造技术,5、航空航天技术,6、现代农业技术,7、新能源与高效节能技术,8、环境保护新技术,9、海洋工程技术,10、核应用技术,11、其它在传统产业改造中应用的新工艺、新技术。科学技术部对高新技术范围和高新技术产品目录适时进行补充和修订。

2、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条件: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和办法》第五条规定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条件:1、从事本办法第四条规定范围内的一种或多种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技术服务。单纯的商业贸易除外。企业的高新技术产品,由省、市科技行政管理部门根据高新技术产品目录进行认定。2、具有企业法人资格。3、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的30%以上,其中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应占企业职工总数的10%以上。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生产或服务为主的劳动密集型高新技术企业,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应占企业职工总数的20%以上。4、企业每年用于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研究开发的经费应占本企业当年总销售额的5%以上。5、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性收入与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的总和应占本企业当年总收入的60%以上;新办企业在高新技术领域的投入占总投入60%以上。6、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应是熟悉本企业产品研究、开发、生产和经营,并重视技术创新的本企业专职人员。
综上:软件公司的产品只要在高新技术产品目录范围,其他条件非常容易满足高新技术企业的条件。

证券(内幕交易)条例

香港


证券(内幕交易)条例


 (第395章)
 目录
  
  
  部 导言
  简称
  释义
  适用范围
  “与一间机构有关连”
  掌握以特殊身分获得的有关消息
  “进行证券交易”
  “收购要约”
  “有关消息”
  部 内幕交易
  内幕交易何时发生
  .若干人士不得裁定为内幕交易者
  .受托人及遗产管理人
  .行使证券认购权
  .机构高级人员的责任
  .内幕交易的效力
  部 内幕交易审裁处
  .审裁处的组织由审裁处进行研讯
  .对内幕交易进行研讯
  .审裁处的权力
  .审裁处搜集资料的权力
  .导致人入罪的答案
  .罪行
  .受保密权涵盖的资料审裁处的报告及命令
  .审裁处在进行研讯后的报告
  .审裁处的命令等
  .针对机构高级人员的命令
  .罚款总额的上限
  .证人的开支
  .调查及研讯开支
  .审裁处命令的格式及证明
  .审裁处命令可在法院注册
  .罪行
  部 上诉
  .向上诉法院提出上诉
  .上诉法院在审理上诉时的权力
  .因上诉而暂缓执行
  部 杂项
  .法团等犯罪
  .提起诉讼的期限
  .首席大法官可订立规则
  —44.(已略去)
  
  
  条例修订与证券内幕交易有关的法律;并为有关连目的作出规定。
  〔1991年9月1日〕1991年第269号法律公告
 第Ⅰ部 导言
  1.简称
  本条例可引称为《证券(内幕交易)条例》。
  2.释义
  (1)在本条例中,除文意另有所指外——
  “上市证券”(listed securities)指在关于证券
的内幕交易进行时在联合交易所上市的该等证券;
  “公司”(company)指《公司条例》(第32章)第2(1)
条所界定的公司;
  “文件”(document)包括任何注册记录册、登记册、簿册、
记录、记录带、任何形式的电脑输入或输出、及其他文件或类似的材料(不
论是借机械、电力、人手或其他方式制成的);
  “内幕交易”(insider dealing)指第9条所指的内
幕交易;
  “内幕交易者”(insider dealer)指作出属于内幕交
易的作为的人,亦指根据第16(6)条须当作内幕交易者的人;
  “母公司”(holding company)指属于《公司条例》
(第32章)第2条所指的母公司的机构;
  “有连系机构”(related corporation),就一
间机构来说,指——
  (a)该机构的附属公司或母公司,或该机构的母公司的其他附属公
司;
  (b)由该机构的任何控制人所控制的其他机构;
  “有联系的人”(associate)就有权行使机构内部投票权的
人,或有权控制这些投票权的行使的人来说,——
  (a)指该人的配偶、公认配偶、与该人同居俨如配偶的人、兄弟、
姊妹、父母、继父母、子女(亲生的或领养的)或继子女;
  (b)指该人担任董事的机构;
  (c)指该人的雇员或合伙人;
  (d)如该人是一间机构,指——
  (i)该机构的董事;
  (ii)该机构的有连系机构;及
  (iii)上述有连系机构的董事或雇员;及
  (e)如该人与另一人有以下其中一类协议或安排,则指该另一人:
第一类是关于取得或持有该机构的股份或其他权益,或将之脱手的协议或
安排;第二类是他们承诺在行使他们的该机构内部投票权时行动一致的协
议或安排;
  “有关股本”(relevant share capital)指
一间机构的已发行股本,其所属类别是带有可在该机构股东大会上投票的
权利的;
  “附属公司”(subsidiary)指属于《公司条例》(第32
章)第2条所指的附属公司的机构;
  “高级人员”(officer)就一间机构来说,包括董事、经理或
公司秘书,而就一个非法人团体来说包括其管治团体的每一成员;
  “高等法院”(High Court)指香港高等法院;
  “控制人”(controller)就一间机构来说——
  (a)指向该机构的董事发出惯常被他们遵从的指示的人;如该机构
是另一机构的附属公司,亦指向该另一机构的董事发出惯常被他们遵从的
指示的人;或
  (b)指(不论单独或联同有联系的人)有权行使该机构的股东大会
投票权的33%以上的人;或如该机构是另一机构的附属公司,指(不论
单独或联同有联系的人)有权行使该另一机构的股东大会投票权的33%
以上的人;亦指(不论单独或联同有联系的人)有权控制上述投票权的行
使的人,而在本条例中,“控制”(control)亦须因应这样解释;
  “研讯”(inquiry)指根据第16条展开的研讯;
  “董事”(director)包括——
  (a)身居相当于董事职位的人,不论他的实际职衔为何;及
  (b)向机构董事发出惯常被他们遵从的指示的人;
  “监察委员会”(Commission)指由《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
委员会条例》(第24章)设立的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
  “审裁处”(Tribunal)具有第15条给予该词的含义;
  “联合交易所”(Unified Exchange)指根据《证券
交易所合并条例》(第361章)第27条设立的证券市场;
  “机构”(corporation)指在香港或外地成立或组成的公
司、法人团体或非法人团体;
  “簿册或其他文件”(book or other documen
t)包括——
  (a)银行的簿册;
  (b)由银行管有或控制的支票、付款指令票据、汇票及本票;
  (c)以质押或其他方式为银行管有或控制的证券;
  (d)在银行日常业务中使用的文件或记录;
  (e)在银行日常业务中使用、以不能阅读的形式储存但能以可阅读
形式重现的记录;及
  (f)帐目或契据;
  “证券”(securities)指任何政府、地方政府当局或不论
是否法人的团体的股份、股额、债券、债权股额、基金、债权证明书或票
据,或任何不论是否法人的团体所发行的股份、股额、债券、债权股额、
基金、债权证明书或票据,并包括——
  (a)在上述任何证券内的或与它们有关的权利、认购权或权益(不
论是否分为单位的);
  (b)上述任何证券的权益证明书、参与证明书、临时或中期证明书,
上述任何证券的收据,及认购或购买上述任何证券的认购权证;或
  (c)任何通常被称为证券的文件。
  (2)为“控制人”(controller)的定义的目的,凡任何
人有权行使一间机构股东大会投票权的33%或以上,或有权控制上述投
票权的行使,而该机构有权行使另一间机构股东大会的任何投票权(“有效
投票权”),或有权控制有效投票权的行使,则该另一间机构股东大会的有
效投票权须当作可由该人行使。
  (3)任何人均不得纯粹因为一间机构的董事依照他以专业身分提供
的意见行事,而被视为向他们发出惯常为他们遵从的指示的人。
  (4)在本条例中,任何证券纵使暂停买卖,仍须视为在联合交易所
上市。
  (5)在本条例中,凡提述证券权益,须解释为包括证券内的任何种
类权益,因而无须考虑对行使依附于该权益的权利的限制和约束。
  3.适用范围
  本条例不适用于在本条例实施之前进行的与一间机构上市证券有关的
内幕交易。
  4.“与一间机构有关连”
  (1)为第9条的目的,凡符合以下情况的个人,便是与一间机构有
关连——
  (a)他是该机构或它的有连系机构的董事或雇员;或
  (b)他是该机构或它的有连系机构的大股东;或
  (c)他在该机构身居某职位,而按理可预期该职位令他能够凭借以
下关系,接触关于该机构的有关消息——
  (i)他自己(或他的雇主、他担任董事的公司、或他份属合伙人的
合伙)与该机构、它的有连系机构或这些机构的高级人员或大股东之间的
专业或商业关系;
  (ii)他是该机构或它的有连系机构的大股东的董事、雇员或合伙
人;或
  (d)他因为与该机构以外的另一机构有关连(如(a)、(b)或(c)
段所指的),而可接触该机构的有关消息,而这些消息是与涉及上述两间机
构的交易(实际进行的或意图进行的)有关,或与涉及其中一间与另一间
的上市证券的交易(实际进行的或意图进行的)有关,或与进行上述交易
的意图已被打消有关;或
  (e)在第9条所指的上市证券交易进行前6个月内,他曾如(a)、
(b)、(c)或(d)段所指与该机构有关连。
  (2)一间机构的任何董事或雇员如属第(1)款所指与另一机构有
关连,则为第9条的目的,该机构便是与该另一机构有关连。
  (3)在第(1)款中,就一间机构来说,“大股东”(substa
ntial shareholder)指拥有该机构的有关股本权益的
人,而拥有的权益的面值是该机构有关股本的面值的10%或以上。
  5.掌握以特殊身分获得的有关消息
  (1)为第9条的目的,凡公职人员或第(2)款所指的团体的成员
或雇员(不论其成员或雇员职位属长久或临时性质,亦不论是否获付酬金),
以其公职人员、成员或雇员身分获得关于一间机构的有关消息,即须视为
与该机构有关连。
  (2)第(1)款所指的团体为——
  (a)行政局;
  (b)立法局;
  (c)期货交易所、证券交易所或任何结算所;
  (d)由总督或总督会同行政局根据任何条例委出,或由他人代表总
督或总督会同行政局根据任何条例委出的各类局、委员会或其他团体;
  (e)由条例设立的法人团体;及
  (f)由财政司在宪报刊登公告指明的法人团体。
  (3)在本条中——
  “结算所”(clearing house)指《商品交易条例》(第
250章)第2(1)条所界定的结算所,或根据任何其他条例获授权进
行证券结算业务的结算所;
  (期货交易所”(Futures Exchange Compan
y)指《商品交易条例》(第250章)第2(1)条所指的交易所;
  “证券交易所”(Stock Exchange Company)
指《证券交易所合并条例》(第361章)第2(1)条所指的交易所。
  (4)如第(2)款所指的团体没有成员,则第(1)款中提述成员
的地方,须解释为提述该团体的管治团体的成员。
  6.“进行证券交易”
  为本条例的目的,凡任何人(不论其本人或以代理人身分)买、卖、
交换或认购任何证券,或取得买、卖、交换或认购任何证券的权利或将这
些权利脱手,或与别人协议作出以上任何作为,即属进行证券交易。
  7.“收购要约”
  在本条例中,“收购一间机构的要约”(take-overoffe
r for a corporation)指以下两类要约:第一类是
对该机构所有股份持有人(或除提出要约的人及其代名人以外的所有股份
持有人)提出的要约,要约内容是要取得该机构的全部股份或其中的指明
分数;第二类是对所有持有该机构某类股份的人(或除提出要约的人及其
代名人以外的所有持有该类股份的人)作出的要约,要约内容是要取得全
部该类股份,或其中的指明分数。
  8.“有关消息”
  在本条例中,关于一间机构的“有关消息”(rele-vant i
nformation)指关于该机构的,而并非普遍为惯常(或相当可
能会)进行该机构的上市证券的交易的人所知道的明确消息,但如被上述
人士知道,便相当可能会令上述证券的价格有不是无关重要的变动。
 第Ⅱ部 内幕交易
  9.内幕交易何时发生
  (1)当以下情况出现时,与一间机构上市证券有关的内幕交易即告
发生——
  (a)与该机构有关连的人,掌握他知道是关于该机构的有关消息的
消息,并进行该机构上市证券(或该机构的有连系机构的上市证券)的交
易,或在知道或有合理理由相信另一人会进行上述上市证券的交易的情况
下,怂使或促致该另一人进行上述上市证券的交易;
  (b)意图或曾意图提出收购任何机构的要约的人(不论是否联同别
人提出),在知道该项收购意图的消息或已打消该意图的消息,是关于该机
构的有关消息的情况下,为该项收购以外的目的进行或怂使或促致另一人
进行该机构上市证券(或该机构的有连系机构的上市证券)的交易;
  (c)任何与该机构有关连的人直接或间接向另一人披露关于该机构
的有关消息,而前者当时知道该消息是关于该机构的有关消息,并且知道
或有合理理由相信后者会利用这些消息,以进行或怂使或促致别人进行该
机构上市证券(或该机构的有连系机构的上市证券)的交易;
  (d)意图或曾意图提出收购任何机构的要约的人(不论是否联同别
人提出),在知道该项收购意图的消息或已打消该意图的消息,是关于该机
构的有关消息的情况下,直接或间接向另一人披露这项消息,而前者知道
或有合理理由相信后者会利用这项消息,以进行或怂使或促致其他人进行
该机构的上市证券(或该机构的有连系机构的上市证券)的交易;
  (e)任何人——
  (i)知道另一人与一间机构有关连;及
  (ii)知道或有合理理由相信该另一人因与该机构有关连,而掌握
关于该机构上市证券的有关消息,
  并在知道消息是关于该机构的有关消息的情况下,自该另一人处(不
论直接或间接)得到该消息,及进行或怂使或促致别人进行该机构上市证
券(或该机构的有连系机构的上市证券)的交易;
  (f)任何人知道或有合理理由相信另一人正意图提出收购一间机构
的要约,或已打消此意图,而自该另一人处(不论直接或间接)取得该另
一人的上述意图或打消意图的消息,并在知道该消息或已打消该意图的消
息,是关于该机构的有关消息的情况下,进行或怂使或促致别人进行该机
构上市证券(或该机构的有连系机构的上市证券)的交易。
  
  (2)知情而在第(1)款所述的各情况下掌握关于一间机构的有关
消息的人,如作出以下作为,则关于该机构上市证券的内幕交易亦告发生
——
  (a)知道或有合理理由相信另一人会于香港境外及在联合交易所以
外的其他交易所,进行该机构上市证券的交易,而怂使或促致该另一人进
行这些上市证券(或该机构的有连系机构的上市证券)的交易;或
  (b)知道或有合理理由相信另一人或其他人会利用该消息,于香港
境外及在联合交易所以外的证券交易所进行(或怂使或促致其他人进行)
该机构上市证券(或该机构的有连系机构的证券)的交易,而将该消息披
露予该另一人。
  10.若干人士不得裁定为内幕交易者
  (1)如进行内幕交易的人证明——
  (a)他进行交易的唯一目的,是取得作为机构的董事或未来董事所
需的资格股;
  (b)他在真诚地履行与该宗交易有关的证券的包销协议过程中进行
交易;或
  (c)他在真诚地执行其清盘人、破产管理人或破产受托人职能的过
程中进行交易,则他不得因该宗交易而被裁定为内幕交易者。
  (2)如任何机构证明它是在以下情况下,就另一机构的证券进行内
幕交易——
  (a)进行交易的决定并非由该董事或雇员作出,而是由另一人代表
该机构作出;及
  (b)当时已作出安排,以确保该消息不会传达予该另一人,以及掌
握该消息的人不会就该宗交易向该另一人提供任何意见;及
  (c)该消息事实上并无传达予该另一人,而掌握该消息的人亦无就
该宗交易提供意见,则即使关于该另一机构的有关消息为首述机构的董事
或雇员掌握,首述机构亦不得被裁定为内幕交易者。
  (3)凡进行内幕交易的人证明他进行交易的目的不是利用有关消息
牟利或避免损失(不论为他自己或别人),则他不得被裁定为内幕交易者。
  (4)凡进行内幕交易的人证明他是以另一人的代理人身分进行交易,
以及他没有挑选与该宗交易有关的证券,亦没有就挑选与该宗交易有关的
证券提供意见,则他不得被裁定为内幕交易者。
  (5)如进行内幕交易的人能证明以下情况,则他不得被裁定为内幕
交易者——
  (a)该宗交易的另一方在交易之前,已知悉或按理应已知悉有关的
有关消息;及
  (b)该宗交易既无在联合交易所记录在案,亦无须根据该交易所规
则具报予该交易所。
  (6)就一间机构的上市证券进行内幕交易的人,如证明有关交易的
另一方是知道或按理应已知道他是与该机构有关连的人,则他除可被裁定
为怂使或促致另一人进行上市证券的内幕交易的人外,不得被裁定为内幕
交易者。
  (7)如进行内幕交易的人能证明该宗交易是《证券(结算所)条例》
(第420章)第2条所指的市场合约,则他不得被裁定为内幕交易者。(由
1992年第68号第20条增补)
  11.受托人及遗产管理人
  如任何受托人或遗产管理人进行内幕交易,而他证明他是依照真诚地
征询自另一人的意见而进行交易,以及在他看来——
  (a)该另一人是征询上述意见的适当对象;及
  (b)如该另一人进行上述交易,该另一人不会被裁定为内幕交易者,
则他不得被裁定为内幕交易者。
  12.行使证券认购权
  凡任何人行使权利认购(或以其他方式取得)一间机构的证券,并证
明在他知悉关于该机构的有关消息之前,他已取得或获授予该权利,或该
权利已自他持有的证券派生,则他不得被裁定为内幕交易者。
  13.机构高级人员的责任
  任何机构的每一高级人员,具有责任采取一切在任何时间及任何情况
下均是合理的措施,以确保有恰当的预防措施,以防止机构作出会导致它
被审裁处指出为内幕交易者的作为。
  (由1991年第69号第2条修订)
  14.内幕交易的效力
  交易不得只因它是内幕交易而属无效或可使无效。
 第Ⅲ部 内幕交易审裁处
  15.审裁处的组织
  (1)现继续设立一个名为“内幕交易审裁处”的审裁处(“审裁处”),
审裁处须依照第22(1)条进行根据第16条展开的研讯。
  (2)审裁处由一名主席及2名其他成员组成,他们均由总督委任。
  (3)审裁处的主席须由法官出任,其余2名成员须不是公职人员。
  (4)除主席外,审裁处成员可获支付一笔财政司认为数额适当的款
项,作为服务酬金;该笔款项须由政府一般收入支付。
  (5)附表适用于审裁处成员及临时成员的委任,及关于研讯、审裁
处及审裁处聆讯的程序及其他事项。
 --- 由审裁处进行研讯
  16.对内幕交易进行研讯
  (1)财政司在考虑监察委员会的陈述之后或在其他情况下,如认为
有人曾进行或可能曾进行关于某机构的上市证券的内幕交易,可按照本条
要求审裁处对该事进行研讯。
  
  (2)研讯须由财政司向审裁处主席发出书面通知展开,通知书须载
有足以界定该宗研讯的权责范围的详情。
  (3)研讯的目的,是在第(2)款界定的研讯的权责范围内裁定—

  (a)是否有人曾进行关于某机构上市证券的内幕交易;
  (b)每一个内幕交易者的身分;及
  (c)因进行该宗内幕交易而获取的利润或避免的损失的数额。
  (4)凡一间机构的高级人员违反第13条委予他的责任,因而直接
或间接导致该机构参与的内幕交易发生,审裁处除根据第(3)(b)款指
出该机构是内幕交易者外,并可指出该高级人员的身分。
  (5)审裁处在指出任何人是内幕交易者之前,或在指出任何人违反
第13条委予他的职责,因而直接或间接导致一间机构进行内幕交易之前,
须先给予该人申辩的机会。
  
  (6)凡审裁处根据第(3)(b)款指出一间机构是内幕交易者,如
该宗交易是在获得其高级人员的同意或默许的情况下,或在其高级人员知
悉的情况下进行的,该人员亦须当作被审裁处指出是内幕交易者。
  17.审裁处的权力
  为进行本条例下的研讯,审裁处可——
  (a)接受及考虑以口头证供、书面陈述、文件或其他方式提供的材
料,纵使这些材料在民事或刑事法庭程序中不会被接受为证据;
  (b)借主席签署的通知书要求任何人出席审裁处聆讯,并作供及出
示由他管有或控制并与研讯对象有关的任何物品、簿册或其他文件;
  (c)监誓;
  (d)讯问任何出席研讯而已宣誓或未经宣誓的人,并可要求该人回
答所有由审裁处提出或经它同意而提出的问题;
  (e)作出命令,禁止任何人披露已为审裁处接受的材料;
  (f)作出命令,禁止任何人发表或披露审裁处在闭门进行的聆讯,
或聆讯中闭门进行的部分所接受的材料;
  (g)决定接受(a)段所述材料的方式;
  (h)在不违反首席大法官根据第36条订立的规则下,决定在进行
研讯时须依循的程序;
  (i)行使为执行本条例委予它的职能而必须行使,或连带须行使的
任何其他权力。
  18.审裁处搜集资料的权力
  (1)凡审裁处认为对进行研讯有帮助,可用书面授权监察委员会行
使第(2)款列出的所有或任何权力,及向审裁处提供这样获得并与该宗
研讯有关的资料。
  (2)第(1)款所指的权力,指作出以下作为的权力——
  (a)在审裁处有合理理由相信或怀疑任何人的簿册或其他文件可能
载有与该宗研讯有关的资料时,查阅这些簿册及文件;
  (b)抄录或复制(a)段所指的簿册及文件,或摘录其内容,及如
为进行上述抄录、复制或摘录而有需要,在符合第(3)款的情况下取去
这些簿册或文件,并管有不超过2日;
  (c)要求任何人在指明时间内提供关于(a)段所指的簿册或文件
的解释或详情;
  (d)以书面要求任何人在指明时间内提供资料,说明在任何房产内
是否存放可能载有与该宗研讯有关的资料的簿册或其他文件,及这些房产、
簿册或文件的详情;
  (e)要求有关的人以法定声明证明依照本条提供的资料或详情属实,
及监理上述法定声明。
  (3)凡监察委员会根据第(2)(b)款管有任何簿册或其他文件,
它须准许如该簿册或文件不是由它管有便有权查阅该簿册或文件的人,在
合理时间内查阅该簿册或文件,及予以抄录、复制及摘录,它并可为这项
批准在提交保证或其他方面施加条件。
  (4)监察委员会如根据本条,要求查阅由任何人保管或控制的任何
簿册或其他文件,该人即须出示这些簿册或文件。
  (5)监察委员会如根据本条要求任何人披露任何资料,或提供任何
解释或详情,该人即须尽其权力所及遵从该要求,并须在审裁处提出要求
时,以法定声明证明该项资料、详情或解释属实。
  (6)任何人——
  (a)无合理解释而违反第(4)或(5)款;
  (b)无合理解释而作出他知道在要项上失实或有误导性的陈述,或
罔顾真伪地作出在要项上失实或有误导性的陈述,充作遵守第(4)或(5)
款规定;
  (c)在监察委员会根据本条行使权力时加以妨碍;或
  (d)毁坏、伪造、窜改、隐瞒任何与研讯有关的簿册或其他文件,
或将之脱手,或安排或容许别人作出上述任何作为,即属犯罪,一经定罪,
可处罚款$100,000及监禁6个月。
  (7)根据第(6)(d)款遭检控的人,如可证明他并非意图向审裁
处或监察委员会隐瞒可由有关簿册或其他文件披露的事实,则可作为免责
辩护。
  19.导致人入罪的答案
  任何人均须回答在研讯中向他提出的问题,但如答案可能导致他入罪,
而他在作答前作此声明,则在检控他的刑事诉讼中该问题和该答案均不得
被接受为检控他的证据,但就其答案而检控他犯伪证罪或检控他作出第2
0条或《刑事罪行条例》(第200章)第36条所指犯罪的案件则不在此
限,而为本条例所有目的,该问题和该答案均可被接受为证据。审裁处主
席须向每一个在审裁处席前作供的人,解释本条对问题和他所给予的答案
可否被接受为证据方面所施加的限制。
  20.罪行
  (1)任何人无合理解释而——
  (a)拒绝或没有——
  (i)应审裁处根据本条例提出的要求而出席聆讯及作供;
  (ii)应审裁处要求在研讯中宣誓;
  (iii)详尽地从实回答在研讯中审裁处成员向他提出的,或经审
裁处成员同意而向他提出的问题;
  (iv)应审裁处的要求在研讯中出示他所管有或控制的物件、簿册
或其他文件;
  (v)遵从审裁处依法作出的命令;
  (b)蓄意令研讯程序无法继续进行,或在审裁处聆讯中有其他不检
行为;
  (c)在应要求出席研讯后,未获审裁处准许而擅自离开正在进行研
讯的地点,即属犯罪,可处罚款$100,000及监禁6个月。
  (2)任何人——
  (a)蓄意妨碍或阻止任何人出席研讯、作供或出示任何物件、簿册
或其他文件;
  (b)因任何人曾出席审裁处研讯而加以威胁或侮辱;或令他蒙受损
失;
  (c)因任何审裁处成员履行成员职责,而在任何时间加以威胁或侮
辱,或令他蒙受损失;
  (d)发表或以其他方式披露审裁处禁止他发表或披露的任何材料;
  (e)在违反根据第17(f)条作出的命令的情况下,发表或以其
他方式披露审裁处在闭门进行的聆讯,或聆讯中闭门进行的部分所得到的
材料,即属犯罪,如循公诉程序定罪,可处罚款$200,000及监禁
1年。
  (3)在根据第(2)(e)条提出的检控中,被告人可证明他不知道,
亦无任何理由会知道审裁处已作出命令禁止发表或披露有关材料,作为免
责辩护。
  21.受保密权涵盖的资料
  (1)凡——
  (a)任何人的行为是研讯对象,本条例并不规定担任该人的银行或
财务顾问的特准机构,披露该人以外的其他客户的事务资料;
  (b)任何人在高等法院诉讼中,有权以法律专业保密权为理由而拒
绝披露或出示某些资料、簿册或其他文件,本条例并不规定该人披露或出
示这些资料、簿册或文件(但法律执业者仍须披露其客户的地址及姓名或
名称);本条例亦不赋权予任何人接管该人所管有的这些簿册或文件。
  (2)本条例的条文不得解释为影响《税务条例》(第112章)第4
条。
  (3)在本条中“特准机构”(authorized insti-
tution)指《银行条例》(第155章)所指的特准机构。
 --- 审裁处的报告及命令
  22.审裁处在进行研讯后的报告
  (1)研讯根据第16条展开后,审裁处须按照本条例进行研讯,并
就该宗研讯拟备及发出报告书。
  (2)审裁处根据本条拟备及发出的报告须载有审裁处根据第16
(3)及(4)条作出的裁定的理由,及根据第23、24、(1)或27
条作出的命令的理由。
  (3)审裁处须以下述方式发出其报告——
  (a)首先将一份报告交予财政司;
  (b)然后——
  (i)安排将报告以公众人士可索阅文本的方式发表;
  (ii)在按理可行的情况下,将一份报告交予每一名其行为是该宗
研讯直接涉及的人;
  (iii)将一份报告交予监察委员会;及
  (iv)如报告指出的内幕交易者,或违反第13条委予他的责任因
而直接或间接导致有关内幕交易发生的某机构的高级人员,是一个专业团
体的成员,将一份报告交予该团体。
  但如审裁处任何聆讯或聆讯的部分是闭门进行的,则本段不适用。
  (4)凡审裁处的任何聆讯或聆讯的部分是闭门进行的,而财政司认
为符合公众利益,则可作出安排,以他指示的方式令公众人士可索阅整份
报告或其中任何部分。
  (5)凡审裁处根据第(3)(b)或(4)款发表报告,任何人均不
得因为发表该报告的真实准确叙述或公允准确摘要,而遭民事或刑事起诉。
  23.审裁处的命令等
  (1)在研讯结束后,审裁处如在根据第22(1)条拟备的报告书
中指出任何人是内幕交易者,可作出以下任何一项或所有命令——
  (a)命令该人在命令所指明的期间(不超过5年)内,如无高等法
院许可,不得担任上市公司或其他指明公司的董事、清盘人、财产接管人
或财产管理人,或以任何方式直接或间接参与上市公司或其他指明公司的
管理或与该等公司管理有关;
  (b)命令该人向政府缴付一笔款项,数额不得超过该人因进行该宗
内幕交易而获取的利润或避免的损失;
  (c)命令对该人处以罚款,罚款额不得超过该人因进行任何宗内幕
交易而获取的利润或避免的损失的3倍。
  (2)审裁处必须首先给予有关的人申辩的机会,或如该人是一间机
构,则须给予参与管理该机构的高级人员申辩的机会,方可根据第(1)
款就该人或该机构作出命令。
  
  (3)在第(1)(a)款中“上市公司”(listed comp
a-ny)指其证券在联合交易所上市的公司。
  (4)为第(1)(a)款的目的,审裁处可借点名或提述与其他公司
的关系的方式指明一间公司。
  (5)凡审裁处根据第(1)款或第24(1)条就某人作出命令,
须以书面通知该人。纵使有关人士可根据第31条对裁决提出上诉,或提
出上诉的期限仍未届满,上述命令或罚款判决仍自发出通知书之日,或自
该通知书指明的较后日期起生效。
  24.针对机构高级人员的命令
  (1)凡机构已在根据第22(1)条拟备的报告书中被指出为内幕
交易者,而该宗内幕交易是由该机构的高级人员违反第13条委予他的责
任所直接或间接导致的,则纵使根据第22条拟备的报告或根据第23条
作出的命令没有指出该人员是内幕交易者,审裁处如认为适当仍可针对该
人员作出根据第23(1)(a)或(c)条就内幕交易者作出的任何命令。
  (2)审裁处必须先给予机构的高级人员申辩的机会,方可根据第(1)

不分页显示   总共2页  1 [2]

  下一页